
近日,中共深圳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下稱“深圳市委金融辦”)發布《關于警惕非法集資陷阱的風險提示》(下稱《風險提示》)。《風險提示》指出,當前非法集資活動花樣不斷翻新,隱蔽性、迷惑性增強,部分不法分子利用“新概念”“新場景”設置騙局,嚴重侵害群眾財產安全,擾亂市場經濟秩序。
深圳市委金融辦在《風險提示》中披露了“農業云養殖”“醫療美容”“AI算力租賃”等六大類非法集資典型案例,并明確金融業務特許經營原則及正規機構資質查詢渠道。

1.“農業云養殖”類案例
基本案情:
某地孫女士經朋友介紹參與某“云養黑豬”項目,平臺宣稱投資者無需實地養殖,認購后可獲得年化60%收益。孫女士投入資金后,平臺以“系統升級”為由凍結提現功能,隨后關閉APP。經查,該項目無真實養殖場,利用層級返利發展4萬會員,涉案金額超億元,涉嫌非法傳銷活動。
風險提示:
近年來,“云養經濟”領域違法犯罪活動高發,一些不法分子打著發展農業產業的幌子,將正常的農產品種養、銷售包裝為投資融資活動,借助互聯網進行宣傳推廣,從事違法犯罪活動,侵害公眾合法利益,損害農業產業健康發展。
“云養經濟”領域欺詐活動主要有三大特征:一是以“農業+科技”為噱頭,炒作田園生活、有機生態、智慧農業等熱點,偽造養殖、種植的視頻圖片來虛構或夸大實際生產場景,對外宣稱低風險、高收益,但真實經營模式難以支撐其承諾收益;二是網絡屬性強,不法分子依托互聯網、移動應用程序開展運營,通過網上支付工具收付資金,風險波及范圍廣、擴散速度快,資金監管和追蹤難度大;三是存在多種違法犯罪風險,不法分子以種養收益分紅、農特產品返還等為誘餌,吸引公眾投入資金,有的利誘參與人發展人員加入,不斷擴充資金池,涉嫌非法集資、傳銷等多種違法犯罪行為。
2.“醫療美容”類案例
基本案情:
某美容機構以“零成本變美”為誘餌,宣稱“貸款做項目,公司替還款”,誘導消費者通過合作平臺辦理“美容貸”,將貸款資金全額轉入機構賬戶,承諾分期返還本息,誘騙近千名消費者貸款6622萬元,實際僅部分返款即崩盤,造成4070萬元損失,涉嫌集資詐騙。
風險提示:
當前醫療美容行業快速發展,部分不法分子借“美麗經濟”噱頭,將非法集資與醫美服務捆綁,通過“免費項目”“股東分紅”“創業加盟”等幌子設置騙局,尤其針對中青年女性、創業者等群體實施侵害。此類騙局隱蔽性強、涉眾面廣,已造成多起大額財產損失案件。
3.“AI算力租賃”類案例
基本案情:
某公司宣稱“購買云存儲容量即享收益”,如“投資1萬元購買1000GB云存儲空間,年化收益15%-30%,按月分紅”“存儲滿1年返還本金+額外獎勵20%”,實則以新投資者資金兌付舊投資者收益,涉嫌非法集資。
風險提示:
一些不法機構打著高科技投資等旗號,編造包裝虛假投資AI、云計算、云存儲、大數據等服務器項目,以高額收益為誘餌,吸引投資者參與,實施非法集資活動,嚴重侵害公眾財產安全。該類機構利用熱點概念進行炒作,編造包裝所謂高科技投資項目,公開虛假宣傳高額收益并吸收公眾資金,具有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行為特征。
4.“RWA”類案例
基本案情:
某機構以“RWA數字文旅基金”為名,引導投資者下載APP購買虛擬貨幣,通過“拉人頭抽提成”發展下線,聲稱入會可免費旅游并獲高額回報。該模式無任何實體文旅資產支撐,純靠新投資者資金維持運轉,涉嫌集資詐騙。
風險提示:
部分不法分子以“RWA”、虛擬貨幣、“境外數字期權”等為噱頭,誘導群眾參與交易炒作,擾亂經濟金融秩序,滋生賭博、非法集資、詐騙、傳銷、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
根據2021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規定,現提示如下:一是虛擬貨幣不具有與法定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二是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屬于非法金融活動,對于開展相關非法金融活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三是境外虛擬貨幣交易所通過互聯網向我國境內居民提供服務同樣屬于非法金融活動。四是參與虛擬貨幣投資交易活動存在法律風險,違背公序良俗的,相關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由此引發的損失由其自行承擔;涉嫌破壞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的,由相關部門依法查處。
5.“假冒央企國企”類案例
基本案情:
某假冒“地方城投公司”的機構,以“城市更新拆遷項目”為名發行債權產品,宣傳“本金由市國資平臺擔保,到期不兌付可直接向國資委追責”。經查,該機構與地方城投公司無任何關聯,所謂“擔保函”為偽造,涉案資金大部分被轉移至境外,涉嫌集資詐騙,投資者平均損失超20萬元。
風險提示:
不法分子的核心套路是通過“貼國資標簽”偽造“安全背書”,再以“低風險、高回報”為誘餌,誘導公眾投入資金,本質仍是“拆東墻補西墻”的圈錢游戲,最終必然因資金鏈斷裂導致投資者血本無歸。
6.“黃金理財”類案例
基本案情:
某公司聲稱“持有上海黃金交易所牌照”,銷售“黃金生息”產品,承諾月息1.5%。投資者張某投入50萬元后,公司以金價波動為由拒絕兌付。經核查,該公司無任何貴金屬經營資質,實物黃金庫存僅為鍍金銅塊,涉嫌集資詐騙。
風險提示:
部分不法分子利用投資者對黃金交易的信息差,偽造文件和假黃金騙取投資者信任,所謂的實物黃金也往往價值低廉。在參與黃金交易時,應當選擇黃金交易所公布的會員單位或相關機構進行咨詢和交易,避免上當受騙。
深圳市委金融辦提示,我國實行金融業務特許經營制度。任何組織和個人未經國家金融監管部門依法許可,不得擅自從事金融業務活動。國家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資。因參與非法集資受到的損失,由集資參與人自行承擔。
針對有融資需求的市場主體,深圳市委金融辦建議,通過正規渠道查詢信息,選擇國家金融監管部門(地方金融管理部門)依法許可或備案的金融機構及金融產品,切實增強辨別和防范非法集資等非法金融活動的能力,自覺遠離和抵制各類非法金融活動,防止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風險提示》最后列出了金融機構、地方金融組織資質名錄查詢渠道:
1.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可查詢金融、保險、保險中介等許可證信息。
2.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官網,可查詢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公募基金管理機構、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機構、公開募集基金銷售支付結算機構、基金管理公司從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子公司、證券投資基金托管人、證券投資咨詢機構名錄,公募基金產品索引等信息。
3.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信息公示網站,可查詢備案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產品信息。
4.中國人民銀行官網,可查詢第三方支付機構、互聯網支付企業等信息。
5.中共深圳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官網,可查詢深圳市小額貸款、融資擔保、典當、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地方交易場所等機構名錄。
來源:讀創財經
寶尚配資提示:文章來自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