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4日,“把青春寫在祖國大地上”采訪團來到連云港連島漁港。雨后的連島上空云霧初開,岸邊的漁船因白天雨大風大沒有出海,靜靜停靠在岸邊。連島漁港是國家中心漁港,因漁港的建設開發,不少漁民與大海共生,有了一番事業。吳波也是其中之一,在紫菜與生蠔的養殖場里,開辟人生的新航程。
吳波當過程序員、干過高速建設工程,還在港口做過報關報檢工作。2016年,35歲的吳波決定辭職,拿出積蓄承包了500畝海域,正式開始了他的“耕海”生涯。剛開始,他臨時用父母的漁船,干起了紫菜養殖。兩個月后,看好行業前景的他,又購買了一艘養殖船。幸運的是,2016年和2017年紫菜行情持續向好,他的投入獲得了豐厚的回報。于是他將養殖海域擴大到了1000多畝,并在此后逐年穩步增加養殖面積。
記者了解到,從連島碼頭出發,向東行駛約20公里,便是他的養殖區。2021年,吳波開始布局生蠔養殖,當年便承包了2000畝海域專門用于生蠔育肥。站在堤壩上,吳波手指著遠處告訴記者,紅色浮球處養生蠔,白色桿子處養紫菜。
展開剩余57%不過,養殖事業并非一帆風順。2022年,反常的氣候給了吳波沉重一擊。他養殖的2000畝紫菜遭遇大面積減產,損失慘重。斟酌再三,吳波最終下定決心:不能退!不僅要堅持下去,還要更科學地應對風險。
面對經營的困難,吳波咬緊牙關,在2023年繼續養殖了2000畝紫菜,相信市場會有回暖之日;另一方面,他增大了抗風險能力更強的生蠔養殖面積,利用連云港港錨地附近海域適合生蠔育肥的優勢,構建更平衡的產業布局。同時,他跑遍了福建、山東等國內沿海養殖發達地區,實地考察學習先進的生態養殖模式。聽說中國海洋大學、江蘇海洋大學有相關技術講座,無論多忙,他都會擠出時間去聽講,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專業術語和實踐要點。這些從外面學來的“新東西”,被他一點一滴地應用到自己的養殖管理中。2024年下半年到2025年上半年這個生產周期,生蠔銷售行情走低,但此時紫菜價格卻迎來利好。紫菜豐厚的收益有效彌補了生蠔市場的低迷,最終實現了總體盈利。
如今,吳波的連云港海裕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擁有一艘看護船和5艘養殖船,在柘汪紫菜園區擁有包含4個車間、8條生產線的現代化廠房,創造了百余個就業崗位。公司經營著一萬多畝的養殖水域,構建了從紫菜、生蠔養殖到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條,大大提升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年銷售額達到3000余萬元。
少年志編輯 劉夢琦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薛蓓
圖片來源:連云港日報
編輯 : 潘政
發布于:北京市寶尚配資提示:文章來自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